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污染源污水监测现场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采样准备、采样过程质量控制、样品保存与运输质量控制、记录与报告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污染源污水监测的现场质量控制工作,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n-site Quality Control of Pollutant Source Wastewater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243—2024 污染源污水监测现场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是广州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这项标准旨在规范污染源污水监测过程中的现场质量控制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入手,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第5.1条中提到,“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并经过专业培训。”这表明了对监测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从事污染源污水监测工作的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通过考核获得资格认证。此外,定期参加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要求有助于提高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偏差。
其次,第6.2条强调了采样设备的选择与校准。“用于污水监测的采样器及流量计等设备必须经过法定计量机构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有涉及到数据采集的关键设备都必须保证其测量精度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还规定了这些设备每隔一定周期(通常为一年)需重新送检一次,以确保长期使用的准确性。
再者,关于样品保存与运输部分(第7章),标准指出:“样品应在采集后尽快分析;如不能立即测定,则需按照相关规定妥善保存并及时送至实验室。”这里特别指出了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对于时间敏感性的差异。例如重金属离子类物质一般要求即刻测试;而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则需要低温冷藏且避免光照等条件来延缓变化速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措施,防止因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结果失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平行样检测的规定(见第8章)。标准明确要求每次监测至少设置一组平行样作为对照组,用来评估实验方法的一致性和重复性。如果两份平行样的结果相差超出允许范围,则需查找原因重新采样或调整方案直至满足要求为止。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发现并排除偶然误差的影响,从而提升最终报告的质量。
最后,在第9章“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计划”中,标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框架。其中包括建立完善的文件记录制度、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以及实施内部审核程序等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系统地监控整个监测流程是否严格按照既定标准执行,并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DB4401/T 243—2024 污染源污水监测现场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通过对人员资质、设备管理、样品处理等多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开展高质量的污水监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它不仅是政府部门加强环境监管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