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平台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管理、接口规范及安全性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
Title:Intelligent Scheduling System for Public Transport - Part 2: Platform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M83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408.2—2023《公交智能调度系统 第2部分:平台规范》是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本文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概念,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公交线路、车辆及人员的智能化管理与调度。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功能要求章节中,标准强调了平台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调度指令下发等。例如,第5.1条指出平台需支持实时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并能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运行计划。这意味着平台不仅要能够收集数据,还要能快速响应变化,确保公交服务的高效性。
再者,关于性能指标,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如第6.2条提到系统响应时间不应超过3秒,这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此外,对于数据准确率也有明确规定,不低于99%,以保证调度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另外,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标准在第7章特别强调了信息安全措施,要求平台采取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手段保护用户隐私和业务数据的安全。同时,还要求平台具有容灾备份能力,确保在异常情况下仍能提供基本的服务。
最后,在测试与验收方面,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流程指引。包括测试环境搭建、用例设计以及最终验收的标准依据等。这部分内容对于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帮助确保平台上线前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公交智能调度系统 第2部分:平台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公交智能调度平台的设计与实施,旨在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求。通过对上述关键条文的理解与落实,可以有效促进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