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贮玉米与拉巴豆间作栽培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利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青贮玉米与拉巴豆的间作栽培及饲料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and Utilization of Silage Corn and Lablab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青贮玉米与拉巴豆间作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农业领域中一种高效的种植模式,它通过两种作物的合理搭配,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还能提升饲料产量和质量。在TNAIA 0325-2024《青贮玉米与拉巴豆间作栽培与利用技术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内容就是关于播种密度的规定。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青贮玉米与拉巴豆的播种密度没有明确的具体数值要求,仅提出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笼统指导原则。而在新版标准TNAIA 0325-2024中,则明确规定了青贮玉米的播种密度应控制在每公顷6万株至7万株之间,拉巴豆则保持每公顷15万株左右。这一具体化的要求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操作指南,有助于实现更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青贮玉米为例,当播种密度低于6万株时,虽然单株生长状况较好,但由于总体数量不足,导致总干物质积累量偏低,影响整体产量;反之,如果超过7万株,则容易造成植株间光照竞争加剧,通风透光性下降,进而引发病虫害问题,同样不利于高产优质目标的达成。因此,严格按照推荐范围内的播种密度进行操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达到上述理想的播种密度,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在选种阶段就应挑选适合本地气候条件且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其次,在整地过程中保证土壤疏松平整,并施足基肥,为后续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环境;再次,在实际播种时可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机,这样既能精确控制单位面积上的播种量,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最后,还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覆盖地膜等保墒措施,避免因干旱缺水而导致出苗率低下。
此外,拉巴豆作为伴生作物,在整个种植体系中扮演着补充营养、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角色。其适宜的播种密度能够促进自身快速封行,从而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同时也能为青贮玉米提供必要的遮阴效果,降低水分蒸发速率。因此,在实际生产实践中,除了遵循规定的播种密度外,还应注意定期观察植株长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管理手段加以纠正。
综上所述,新版标准TNAIA 0325-2024对青贮玉米与拉巴豆间作栽培技术中的播种密度做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规范,这对于推动该模式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指导意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