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预处理的能源消耗限额、技术要求和计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的生活垃圾预处理设施的能源消耗管理。
Title:Energy Consumption Limit for Pre-treat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Cement Kiln Co-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651-2023《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预处理能源消耗限额》是一项专门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和优化该领域的能源使用效率。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明确了适用于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并进行预处理的企业。这意味着无论是新建、改建还是扩建项目,只要涉及此类工艺流程,都需遵循此标准。
技术要求
# 能源消耗限额
标准设定了具体的能耗上限值,这是企业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例如,对于日处理能力为100吨的生活垃圾预处理设施,其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不应超过某一特定数值(具体数值见标准原文)。这一规定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 设备能效
强调了设备选型的重要性,要求选用高效节能型设备,并定期维护保养以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此外,还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整体系统的能效水平。
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上述技术要求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标准提出了多项管理措施:
-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详细的能源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
- 开展能源审计:定期对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环保意识。
监测与考核
建立了完善的监测机制,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的频次记录各项能耗数据,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还规定了第三方机构可以参与监督抽查,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预处理能源消耗限额》不仅从技术层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注重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来保障这些目标得以实现。这对于促进我国水泥工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