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育秧基质(菇渣)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包装、标识、储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以菇渣为主要原料的水稻育秧基质的生产与使用。
Title:Rice Seedling Raising Substrate (Mushroom Residue)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2011—2019《水稻育秧基质(菇渣)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菇渣作为主要原料生产水稻育秧基质的技术要求。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菇渣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水稻育秧基质。这意味着标准适用于所有采用菇渣制作水稻育秧基质的企业和组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一系列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为本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例如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等。
3.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水稻育秧基质”、“菇渣”等专业术语的概念。其中,“水稻育秧基质”是指用于水稻育秧过程中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水分及支撑作用的材料;“菇渣”则是指食用菌栽培后剩余的培养料。
4. 原材料要求:明确规定了菇渣应符合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并且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同时对其他可能添加的辅料如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也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指标。
5.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合配料、发酵腐熟、造粒包装等步骤。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技术参数控制,比如发酵温度要保持在50℃以上持续7天以上才能达到灭菌效果。
6. 质量检验方法:制定了详细的检测项目及方法,如物理性质(容重、孔隙度)、化学性质(pH值、EC值)、生物活性等方面的测试手段。这有助于确保最终产品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7. 包装标识运输贮存:对于成品如何正确包装封口、标注信息以及安全运输存储等方面做出了指导建议。特别是强调了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在储存期间要注意防潮防晒措施。
8. 使用注意事项:提醒使用者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适宜规格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不当施用造成损失。此外还特别提到定期检查苗床状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水稻育秧基质(菇渣)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这对于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