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材料要求及施工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采用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作为基层的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
Title:Design Code for Asphalt Pavement with Porous Modified Cement Concrete Base on Highways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790-2013 公路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中采用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作为基层的沥青路面设计要求。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材料选用方面 第4.1.2条明确指出 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所用水泥应符合GB 175的规定 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 这是为了确保水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以满足路面长期使用的需求 同时还要求水泥中的碱含量不宜过高 避免产生碱集料反应 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
第4.2.3条提到 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6.5mm 粗集料应选用质地坚硬、耐磨、抗风化的碎石或破碎砾石 并且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 这是为了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减少由于颗粒形状不规则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于配合比设计 第5.1.1条规定 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的设计空隙率宜控制在18%-22%之间 这一范围既能保证良好的排水性能 又不会因空隙过大而影响结构强度 通过调整水灰比和掺加适量的减水剂 来实现既定的空隙率目标
在施工环节 第6.2.1条强调 混合料拌制时应严格控制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 以确保各组成成分分布均匀 拌合物的温度应保持在10℃至35℃范围内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水分过早蒸发 影响成型质量 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延缓硬化进程
关于养护措施 第7.1.3条指出 在完成摊铺与碾压后 应立即采取覆盖保湿措施 防止表面水分快速蒸发 影响强度发展 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天 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 养护期间禁止车辆通行 以免造成早期损坏
以上是对该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 希望能帮助理解和应用此标准进行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