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虫草栽培的环境要求、栽培设施、菌种制备、培养基配方与制作、接种、发菌管理、出草管理、采收及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北虫草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rdyceps militar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845-2013北虫草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北虫草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环境条件要求
1. 温度:北虫草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在栽培过程中要确保温度稳定,避免过高或过低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 湿度:培养基质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7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过高会导致杂菌滋生,过低则会影响出菇率。
二、培养基配制
1. 原料选择: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小麦、玉米芯等作为主料,辅以适量麸皮、石膏粉等。原料必须经过充分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
2. 配比比例:一般按小麦70%、麸皮20%、石膏粉2%、蔗糖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水调至适宜的水分含量。
三、接种与发菌管理
1. 接种方式:采用袋栽模式,在无菌条件下将菌种接入培养袋中,每袋接种量约为10g左右。
2. 发菌室管理:发菌期间室温控制在22℃~26℃,每天通风换气1~2次,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当菌丝长满整个培养袋时转入出菇阶段。
四、出菇管理
1. 转棒时间:当菌丝完全覆盖培养袋后,将其从发菌室转移到出菇棚内,并将培养袋两端开口处剪开形成“V”字形小孔,促进子实体分化。
2. 出菇条件:出菇期温度维持在18℃~22℃,光照强度适当增加以刺激子实体发育。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积水现象发生。
五、采收标准
1. 子实体颜色变为深黄色或橙红色时即可采收;
2. 每批收获间隔时间为7~10天,连续采收3~4批次。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对于从事北虫草栽培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操作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