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场地土壤放射性污染调查和修复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程序。本文件适用于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过程中涉及的土壤放射性污染调查及修复效果监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Remediation Monitoring of Radioactive Soil Pollution at Sites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Z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BSRS 124-2024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场地土壤放射性污染调查和修复监测技术规范》中关于“土壤样品采集深度”的变化,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通常设定为表层土壤(0-30cm),而对于深层土壤则缺乏明确要求。而在新版标准中,新增了对深层土壤样品采集的具体规定:当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场地的地下水中检测到放射性核素超标时,需在地下水位附近额外采集深度为地下水埋深加50cm至地下水埋深减50cm范围内的土壤样品。
这一修改旨在更全面地评估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例如,在某铀矿开采区,地下水监测发现铀含量超标。根据新版标准的要求,在地下水位附近采集了相应的土壤样品后,发现该区域土壤中的铀浓度也较高。通过进一步分析,确定了污染源为矿坑渗漏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向土壤扩散。基于此结果,相关部门采取了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包括改进矿坑防渗设施及开展土壤淋洗工程,最终有效控制了污染扩散。
上述案例表明,新版标准中关于深层土壤样品采集的规定能够帮助识别潜在的污染源头,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提供依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