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菜心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菜心的高产栽培生产。
Title: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hoi Sum - DB13T 1747-201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747-2013《菜心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菜心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管理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文的解读。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这要求种植者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如绿叶型或黄心型菜心,确保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
关于播种期确定,标准强调要依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春季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则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这种安排可以避开极端天气影响,保证菜心生长环境适宜。
对于整地施肥环节,标准要求深耕细耙,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并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这样做能够为菜心提供充足养分,促进根系发育。
田间管理部分特别提到适时浇水与中耕除草的重要性。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更要勤浇水。同时要及时中耕松土,防止杂草滋生,增强植株通风透光性。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通过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措施减少病原菌积累。一旦发现病虫害,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在安全间隔期后采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最后在采收贮藏环节,标准明确指出当菜心主薹长至30厘米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后要迅速冷却降温,控制温度在5℃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这样能有效延长保鲜时间,提高商品价值。
总之,按照DB13/T 1747-2013的要求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显著提升菜心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