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药品冷链运输和贮藏的基本要求、设施设备要求、操作规程、温度监控及应急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从事药品冷链运输和贮藏的企业及相关单位。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old Chain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of Pharmaceutic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736-2013《药品冷链运输和贮藏管理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确保药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其质量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温度控制:标准要求药品的储存环境应符合特定的温度范围。例如,冷藏药品需保持在2℃至8℃之间,冷冻药品则需要低于-18℃。这一规定是为了防止药品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变质。
2. 温湿度监控:必须安装自动温湿度监测设备,实时记录和显示储存区域内的温湿度数据。这些数据应至少每分钟更新一次,并保存至少一年。这样的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药品质量。
3. 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车辆,并配备温度记录仪。每次运输前后都应对车厢进行预冷或升温处理,以确保药品在整个运输途中的温度稳定。
4. 应急措施:当出现温湿度超标的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调整设备设置、增加备用设备、通知相关人员等。同时,应及时记录事件详情及采取的措施,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5. 人员培训:所有参与药品冷链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培训内容应当涵盖药品特性、温控技术、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6. 文件管理:建立完善的文档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温湿度记录、设备校准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等。这些文件应当妥善保管,并定期审查更新。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避免因不当存储或运输导致的药效降低甚至失效问题。这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