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麻山药主要病虫害的识别、预防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麻山药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Dioscorea opposi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722-2013 麻山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是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麻山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病虫害预测预报
规程要求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对田间情况进行调查。例如,在4月至5月期间需重点监控地下害虫如蛴螬的发生情况;6月至8月则要密切关注叶部病害如霜霉病的发展态势。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可以提前预警,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农业防治措施
规程强调了农业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合理轮作制度,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麻山药;深耕翻土,破坏害虫生存环境;选用抗病品种等。特别是对于连作障碍严重的地区,建议实行至少两年以上的轮作周期,并且选择前茬作物时尽量避免茄科植物。
化学防治原则
化学防治是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规程明确指出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使用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标签说明操作,不得随意加大剂量或频率。此外,还提倡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以延缓抗性产生,并且注意保护天敌昆虫,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防治方法
规程鼓励采用生物制剂来进行病虫害治理。比如利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斜纹夜蛾幼虫;应用木霉菌制剂抑制灰霉病菌生长。这些方法不仅环保而且效果持久,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残留量。
综合管理策略
规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综合管理体系,涵盖了从种苗培育到收获加工各个环节。其中包括严格筛选健康无病虫害的种薯作为繁殖材料;加强水肥管理确保植株健壮;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防止病原传播等多个方面。
总之,《DB13/T 1722-2013》为麻山药生产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方案,帮助从业者有效应对各种潜在威胁,提高产量质量同时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