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渔港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要求、设计内容及技术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渔港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Title:Fishery Port Construction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渔港建设标准》(DB35/T 964-2009)是指导福建省渔港规划、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技术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选址要求:标准指出渔港选址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渔业生产需求等因素。具体而言,渔港应选择在风浪较小、泥沙淤积少的区域,并具备良好的防洪排涝能力。此外,还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及易受台风影响的地段,确保渔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平面布置:标准强调渔港平面布置需合理分区,主要包括码头作业区、锚地、修造船设施区等。其中,码头作业区应靠近出海口,方便渔船进出;锚地则需远离主航道,以减少对正常航运的影响。同时,各功能区之间应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避免相互干扰。
3. 结构设计:对于码头结构形式的选择,标准建议根据水深条件采用重力式或板桩式结构。重力式码头适用于较深水域,具有较强的抗倾覆能力;而板桩式码头则适合浅水区域,施工便捷且造价相对较低。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因素如波浪、潮汐等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4. 环境保护:为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标准》明确提出渔港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扩散。例如,在施工阶段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量;运营期间加强对油污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来降低能耗水平。
5. 安全设施:为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标准》还规定了渔港内必须配备完善的消防、救生以及通信联络系统。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设置足够的灭火器材、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以及建立紧急疏散通道等措施。另外,对于危险品装卸作业区还需特别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渔港建设标准》(DB35/T 964-2009)中一些重要条文的具体分析说明。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