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鲍浅海筏架式养殖的环境条件、设施与器材、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沿海地区鲍鱼的浅海筏架式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aft Culture of Abalone in Shallow S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771-2007鲍浅海筏架式养殖技术规范》对鲍的筏架式养殖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以下选取其中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1. 【选址要求】规定养殖区域应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水质清新且盐度适中的海域。具体而言,水深应在5至20米之间,底质以泥砂或砂砾为主。这一要求旨在确保鲍生长环境稳定,避免因恶劣海况造成损失,同时保证海水交换良好,利于饵料生物繁殖。
2. 【筏架结构设计】要求主浮绠直径不小于16毫米,副浮绠直径不小于12毫米,且两者间距保持在40至50厘米。横杠长度宜控制在2至3米,其间距为20至25厘米。这样的设计既可承受一定张力,又便于操作管理,同时能充分利用养殖空间。
3. 【放养密度】建议每平方米投放规格为2至3厘米的鲍苗不超过100个。此密度既能满足个体发育需求,又有利于整体产量最大化。过密会引发竞争压力和疾病传播风险,而过稀则降低了单位面积产出效率。
4. 【饵料投喂】强调应以天然藻类为主,如海带、裙带菜等,辅以人工配合饲料。每周投喂2至3次,每次量约为鲍体重的5%至8%。这种投喂策略符合鲍自然食性,有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促进健康生长。
5. 【病害防控】提出定期检查鲍体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每隔10至15天清洗一次养殖器具,防止污损团聚积。此外,还建议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6. 【收获标准】明确当鲍达到商品规格(通常指壳长5厘米以上)时即可适时采收。收获时间宜选在秋季,此时鲍体内营养积累较为丰富,品质最佳。提前或延迟收获可能影响经济效益。
这些核心条款构成了鲍浅海筏架式养殖的基本框架,各环节相互关联,共同保障养殖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