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动复位摩擦式限扭联轴器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工业设备中用于传递扭矩并实现过载保护的自动复位摩擦式限扭联轴器的设计、制造与检验。
Title:Automatic Reset Friction Torque Limiting Coup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J19
国际标准分类号:21.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机械传动系统中,联轴器作为连接两轴并传递扭矩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安全与效率。TUNP 522-2025《自动复位摩擦式限扭联轴器》是近年来我国针对该类联轴器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本在结构设计、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项优化与调整。本文将聚焦于新老版本标准中“最大允许转矩”这一关键参数的定义与应用差异,深入解读其变化背景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旧版标准中,“最大允许转矩”通常被定义为联轴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扭矩值,且未明确区分瞬时过载与持续过载情况。这种模糊的表述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误解,特别是在设备启动或负载突变的情况下,可能造成联轴器因瞬间高扭矩而损坏,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
而TUNP 522-2025则对此进行了明确细化,首次引入了“瞬时最大允许转矩”与“持续最大允许转矩”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在短时间内(如几秒内)联轴器可以承受的最高扭矩值,后者则是长期连续运行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这一调整不仅更加贴近实际工况,也为设计者和使用者提供了更精确的参考依据。
从应用角度来看,这一变化对设备选型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电机驱动系统中,由于启动电流较大,电机输出扭矩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超过额定值,此时若仅按持续最大允许转矩进行选型,可能导致联轴器在启动阶段即发生失效。因此,设计人员在选用自动复位摩擦式限扭联轴器时,必须同时考虑瞬时与持续两种状态下的扭矩要求,并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对“复位时间”的量化要求,确保在过载后联轴器能迅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因复位延迟而导致设备停机或误动作。这一改进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TUNP 522-2025在“最大允许转矩”方面的修订,体现了标准制定者对实际工况的深入理解与对设备安全性的高度重视。对于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而言,准确把握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设备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联轴器在复杂工况下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