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脊倒刺鲃养殖的环境条件、鱼苗培育、成鱼养殖、饲料与投喂、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黑脊倒刺鲃的人工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lack-Spined Barb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655-2006《黑脊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黑脊倒刺鲃的养殖生产。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苗种选择与放养
- 标准要求选择健康无病、体格健壮的苗种。具体表现为体表光滑、无损伤、鳞片完整、游泳活泼。苗种规格应均匀一致,以确保养殖过程中生长同步。
2. 池塘准备
- 养殖池塘需经过彻底清塘消毒,常用药物为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后需曝晒池底,使池塘达到适宜的肥度和碱度,为鱼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3. 饲料投喂
- 饲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营养全面且适口性好。投喂时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根据季节和鱼的生长阶段调整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4. 水质管理
-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保持水质清新。适时换水,控制水体透明度在适宜范围内。使用增氧设备保证夜间及高温季节的溶氧需求。
5. 疾病防控
-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隔离病鱼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防止疾病传播。同时做好日常巡塘工作,观察鱼类活动情况。
6. 捕捞与运输
- 捕捞前需停食一天,减少肠道负担。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温度,使用充氧设备保障运输途中氧气供应充足。
这些条文涵盖了从苗种到成鱼整个养殖周期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黑脊倒刺鲃的养殖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执行本标准有助于实现高效、环保的水产养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