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乌贼内脏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乌贼内脏为原料,经清洗、干燥、粉碎等工艺制成的乌贼内脏粉。
Title:Squid Viscera Pow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595-2005《乌贼内脏粉》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规定了乌贼内脏粉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明确界定了“乌贼内脏粉”这一术语,指以新鲜或冷冻乌贼的内脏为原料,经过清洗、脱脂、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产品。这一定义明确了产品的原料来源及其加工过程。
2. 技术要求:在感官指标方面,乌贼内脏粉应具有正常的色泽与气味,无异味,无杂质。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不得超过8%,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0%。微生物学指标则要求大肠菌群不超过100 MPN/g,致病菌不得检出。这些指标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检验方法:对于水分含量的测定采用干燥法,灰分含量通过灼烧法测量,而大肠菌群计数按照GB/T 4789.3的规定执行。这些具体的方法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验规则:每批产品都需进行出厂检验,包括感官、理化及卫生指标。抽样方案依据GB/T 2828.1进行,合格质量水平(AQL)设定为6.5。此外,型式检验通常每年至少一次,当原料来源、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也需进行。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标签上需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信息等。运输过程中避免日晒雨淋,贮存环境温度应低于20℃,相对湿度不超过75%,并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以上是对DB35/T 595-2005《乌贼内脏粉》标准中重要部分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