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主要龙眼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鉴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龙眼品种的识别、鉴定及相关科研和生产活动。
Title:Longan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龙眼 第1部分:品种》(DB35/T 135.1-2006)对龙眼品种的选择和评价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龙眼的品种选择与评价。这表明标准主要针对福建地区龙眼种植的实际需求,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
2. 术语和定义
- 优良品种:指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的龙眼品种。
解读:优良品种是本标准的核心概念,它涵盖了产量、品质以及适应性等多个维度的要求。例如,高产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果实数量多;优质则涉及果实大小、外观色泽、口感等方面;抗性强则是指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3. 品种选择原则
应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结合市场需求,优先选用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品种。
解读:此条强调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差异显著,因此在选择品种时需充分考虑温度、湿度、日照等因素。同时,还需关注市场动态,确保所选品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 品种评价指标
包括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抗逆性三个方面。
解读: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发育周期、开花结果习性等反映了品种的基本属性;经济性状包括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抗逆性则评估了品种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如干旱、洪涝或低温霜冻等情况。
5. 具体评价方法
对每个评价指标均制定了量化标准。例如,单果重不低于2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8%;抗寒性达到四级以上(四级表示轻度受害)。
解读:这些量化标准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导,便于技术人员准确判断一个品种是否符合优良标准。同时,这样的细化也有助于统一评判尺度,减少主观偏差。
6. 品种更新换代建议
每隔五年应对现有品种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及时淘汰表现不佳者,引入新优品种。
解读:随着科技进步和栽培技术的发展,旧有品种可能逐渐失去竞争力。定期更新品种可以保持产业活力,促进持续发展。此外,引入新优品种还能带来新的增长点,增强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龙眼 第1部分:品种》(DB35/T 135.1-2006)从多个角度规范了龙眼品种的选择与评价流程,对于提升福建地区龙眼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