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八仙茶初制加工的技术要求、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八仙茶的初制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imary Processing of Baxiantch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八仙茶是一种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茶叶品种,其初制加工技术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风味。《DB35/T 97.5-2006 八仙茶初制加工技术规范》作为福建省地方标准,对八仙茶的初制加工过程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结合实际操作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标准中明确了鲜叶采摘的要求,指出应选择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采摘,以保证鲜叶的新鲜度和适宜的含水量。采摘时需采用提手采的方式,即只采下芽叶部分,避免损伤叶片,同时要求鲜叶保持完整、均匀,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这一规定旨在确保鲜叶的质量,为后续加工奠定基础。
其次,在萎凋环节,标准强调了萎凋时间和环境条件的重要性。萎凋时间通常控制在8至12小时之间,具体时间需根据天气状况和鲜叶含水量灵活调整。萎凋场所应通风良好,温度保持在20℃至25℃,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萎凋过程中要定期翻动鲜叶,促进水分均匀散失,使鲜叶达到“柔软、色泽变暗”的状态。这一步骤对于形成八仙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至关重要。
杀青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要求杀青锅温控制在220℃至260℃之间,鲜叶投入量适中,确保杀青均匀。杀青时间为2至3分钟,直至鲜叶失去光泽,青草气消失,散发出茶香为止。此过程需注意防止过火或不足,以免影响茶叶的色香味。
揉捻工序则需要掌握适度的压力和时间。标准建议揉捻时间为30至40分钟,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轻揉,第二次重揉。揉捻后茶叶应呈现条索紧结、卷曲成条的状态。揉捻过程中还需检查茶叶的成条率,确保达到70%以上。
干燥环节分为初烘和复烘两个阶段。初烘温度控制在100℃至120℃,时间约15分钟,目的是去除大部分水分,初步固定茶叶形状。复烘温度降低至80℃至90℃,时间约为30分钟,直至茶叶含水量降至6%以下,达到安全储存的标准。干燥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翻动茶叶,避免局部受热不均。
此外,标准还对茶叶的包装和贮存提出了要求。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装过程要防潮、防尘,避免污染。贮存环境需保持干燥、阴凉,温度不超过25℃,相对湿度低于65%,并定期检查茶叶质量,防止霉变。
综上所述,《DB35/T 97.5-2006 八仙茶初制加工技术规范》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和技术要求,为八仙茶的初制加工提供了明确指导。从业者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八仙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