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小豆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红小豆全程机械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 Mechanization Production of Red Be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2T 099-2024《红小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为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小豆从种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前准备
该标准明确要求在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检测与处理。根据条文规定,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若不符合要求,则需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土壤条件。例如,对于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进行中和;对于贫瘠土壤则需要增施有机肥以提升地力。此外,还强调了种子精选的重要性,要求种子纯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90%,并进行包衣处理以预防病虫害。
二、播种作业
关于播种密度,标准指出行距应保持在30至40厘米,株距为15至20厘米,每亩播种量控制在3至4公斤。同时,提倡采用精量播种机具,确保播种深度一致且均匀。为了实现精准施肥,建议结合深松整地一次性完成施肥作业,肥料种类主要为氮磷钾复合肥,比例为1:2:2。
三、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保障红小豆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标准特别提到,在苗期要及时查苗补种,保证全苗齐苗;在分枝期要适时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开花结荚期要注意防治蚜虫等害虫,防止因虫害造成减产。另外,还提出了合理灌溉的原则,即“少量多次”,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土壤湿润,但又不能积水。
四、收获与储存
收获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建议当红小豆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时即可开始机械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2%以下才能入库储存。储存环境需保持通风干燥,温度不超过20℃,相对湿度低于70%,并且要定期检查粮堆状态,防止霉变或虫害发生。
以上是对DB2312T 099-2024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从而推动红小豆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