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镇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的分类、检测、评估、维修方法及质量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城镇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的日常养护和维修工作。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Maintenance of Cracks in Urban Road Asphalt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40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5154-2024《城镇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养护技术标准》是吉林省地方性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城镇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的分类、检测方法、评估标准以及养护技术要求等内容,为城市道路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裂缝分类与检测
标准中明确指出,沥青路面裂缝主要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类型。每种裂缝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和成因。例如,纵向裂缝通常由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而网状裂缝则多见于老化或疲劳损坏的路面。
对于裂缝的检测,标准推荐使用探地雷达和高清摄像设备进行无损检测。这些现代化手段能够准确捕捉裂缝的位置、宽度及深度信息,为后续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裂缝评估与分级
根据裂缝的危害程度,标准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轻微、中等和严重。其中,轻微裂缝表现为裂缝宽度小于3毫米且长度不超过5米;中等裂缝宽度在3至10毫米之间,长度超过5米但未贯穿整个车道宽度;严重裂缝则是指裂缝宽度大于10毫米,并可能伴随坑槽形成的情况。
评估时需结合裂缝类型、分布特征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综合考量,确保养护措施有的放矢。
养护技术要求
针对不同级别的裂缝,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养护对策。对于轻微裂缝,建议采用灌缝法处理,即将专用密封胶注入裂缝内,防止水分侵入导致进一步损害。当裂缝发展到中等级别时,则需要采取开槽修补法,即先将裂缝扩大成U形槽后再填充材料,这种方法能有效增强粘结力并延长使用寿命。
而对于严重的结构性裂缝,则应考虑局部铣刨重铺或者整体翻修方案。此外,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新旧接缝处平顺过渡,避免出现台阶现象影响车辆通行舒适度。
注意事项
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还需注意环境保护问题。所有施工废弃物均需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置,不得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与驾驶员注意避让,保障作业人员自身安全的同时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总之,《城镇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养护技术标准》是一部兼具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的文件,它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也为提升我国城镇道路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严格遵守此标准开展日常巡查与定期检查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迅速予以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市民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