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风利咽通窍针的特色针法操作规程,包括术语和定义、操作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疗效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中医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及相关病症的操作规范。
Title:Special Acupuncture Technique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Stroke Pharyngeal and Aperture Unblocking - DB14T 2997—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997—2024特色针法操作规程》中关于“中风利咽通窍针”的规定,是山西省地方标准的重要内容。该针法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咽喉疾病及耳鼻喉相关病症。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第3.1节明确指出,“中风利咽通窍针”需选取特定穴位组合,包括廉泉、天突、内关、合谷等。这些穴位的选择基于中医理论,旨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例如廉泉穴位于舌根下缘凹陷处,刺激此穴有助于改善咽喉部血液循环,缓解咽喉肿痛等症状。
其次,第5.2节强调了针刺深度与方向的要求。对于廉泉穴,针刺深度应控制在0.8至1.2寸之间,并且针尖需朝向舌根方向斜刺,以确保有效刺激到深层组织。这一细节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过浅则无法达到预期疗效,过深又可能损伤周围神经血管。
再者,第6.3节提出了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比如,在对老年患者实施针刺时,由于其皮肤松弛弹性差,进针速度要缓慢平稳,避免快速进针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或意外伤害。同时,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使用一次性针具防止交叉感染。
最后,第7.1节还特别提到疗程安排建议。通常情况下,每个疗程包含10次治疗,每次间隔一天。如果症状较轻可适当减少次数,而病情严重者则需要延长疗程直至完全康复。此外,治疗期间还需配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如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法的作用。
综上所述,《DB14T 2997—2024特色针法操作规程》中关于“中风利咽通窍针”的规定涵盖了穴位选择、针刺技巧、安全措施以及疗程规划等多个方面,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依据。通过遵循上述要求,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此项针灸治疗工作,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