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猪场舍内环境智能管控的技术要求,包括系统组成、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采用智能化技术进行舍内环境管控的规模化猪场。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Control of Indoor Environment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677—2024《规模化猪场舍内环境智能管控技术要求》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规模化猪场舍内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环境监测系统
标准明确指出,环境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功能,并能自动记录和存储至少一年的数据。其中,温度、湿度、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需每分钟更新一次。这表明,监测系统的精确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养殖者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确保猪只健康生长。
二、通风换气系统
对于通风换气系统的要求,标准提出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通风量。夏季应加强通风以降低温度,冬季则需适当减少通风以防热量流失。同时,系统应配备自动调节装置,能够在不同时间段内实现精准控制。这一规定有助于优化猪舍内的空气质量,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三、温控系统
温控系统的设计需考虑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例如,哺乳仔猪阶段需要较高的温度,而成年猪则适应较低的环境温度。标准建议采用多点测温与分区控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个区域都能达到适宜的温度条件。这种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猪群的整体生产性能。
四、湿控系统
湿控系统不仅要防止过度干燥导致粉尘增加,还要避免湿度过高引发霉菌滋生。标准推荐使用加湿器或除湿机来维持适宜的湿度水平。此外,还应定期检查排水设施是否畅通,避免积水造成安全隐患。良好的湿度控制不仅有利于猪只舒适度提升,也有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五、有害气体控制
针对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控制,标准强调了源头减排的重要性。比如通过科学配比饲料成分减少排泄物中氮含量,以及定期清理粪便保持环境卫生。同时,还需安装专门的气体传感器,一旦检测到超标立即启动报警机制。这些措施能够显著改善猪舍内部空气质量,保护工作人员健康的同时也为猪只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六、应急响应机制
最后,标准特别强调了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停电时备用电源的启用、极端天气下的临时措施等。这样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一个健全的应急预案体系是保障整个智能管控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综上所述,《规模化猪场舍内环境智能管控技术要求》从多个维度出发,为现代化养猪业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操作指南。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值得广大从业者认真学习并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