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设计原则、构造要求、材料选择、施工方法及质量检验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路桥梁中采用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设计与施工。
Title:Code for Design of Rotary Reinforced Concrete Wet Joint in Highway Bridg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664-2024《公路桥梁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设计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公路桥梁工程中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安徽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路桥梁工程中采用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设计。这一条明确了规程的适用对象和地理范围,确保了设计工作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2. 术语和定义
- 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现浇混凝土将相邻构件连接在一起,并在硬化后形成整体结构的一种连接方式。
- 湿接缝宽度:指两块预制构件之间的接触面宽度,直接影响到接缝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 基本规定
设计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组合、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等因素。特别是对于大跨度桥梁或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桥梁,需要特别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 材料要求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
- 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2mm;
- 所有材料均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且进场时必须经过严格检验。
5. 构造措施
- 接缝处应设置足够的锚固钢筋以增强连接强度;
- 在湿接缝两侧各设置不少于两排横向分布钢筋;
- 湿接缝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缝或孔洞。
6. 计算方法
- 荷载效应组合应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的规定执行;
- 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为V≤φfcbh0,其中φ为混凝土抗剪强度折减系数,fcb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为截面宽度,h0为有效高度。
7. 施工与验收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操作,确保接缝处的清洁度和平整度。竣工验收时应对湿接缝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项目。
以上内容是对DB34/T 4664-2024《公路桥梁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设计规程》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