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技术要求、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奶牛场及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机构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airy Cow Production Performance Tes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09-2024《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提高奶牛养殖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明确了“生产性能测定”是指对奶牛在特定环境下的产奶量、乳成分等指标进行系统记录和评估的过程。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测定对象与范围
- 规定了测定对象应包括所有参与生产的成年母牛。同时强调了测定范围不仅限于单个牧场,还应覆盖整个区域内的奶牛群体,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测定周期
- 明确指出测定周期一般为一年,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个测定周期内需要完成至少四次挤奶记录,每次间隔约三个月,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奶牛全年生产状况。
4. 数据采集方法
- 数据采集应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如电子称重仪、乳成分分析仪等,并要求所有设备需定期校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对于手工记录的数据,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完成,并且要经过复核确认无误后才能录入系统。
5. 质量控制
- 强调了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审核原始记录以及随机抽取一定比例样本进行重复测试等手段来验证数据可靠性。
6. 报告编制
- 要求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编制详细的生产性能报告,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产奶量统计、乳成分变化趋势、繁殖成绩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将作为制定饲养管理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力求实现奶牛生产过程中的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奶产品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