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原碳汇调查与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包括调查内容、监测指标、数据处理及报告编制等。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草原碳汇的调查与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ssland Carbon Sink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草原碳汇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DB 1502T 023-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草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规程为科学规范地开展草原碳汇调查和监测提供了依据,对于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规程中明确要求调查监测应覆盖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储量等关键指标。其中,地上生物量测定需采用样方法,在固定样方内测量草本植物的高度、密度及盖度,再通过生物量转换系数计算得出。地下生物量则要挖掘根系并称重,通常每平方米设置至少两个样点以保证数据代表性。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测定至关重要,规程建议使用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或干烧法。采样时应按照0-20cm、20-40cm、40-60cm分层取样,每个监测区至少采集5个混合土样。土壤样品需自然风干后过筛,然后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此外,规程还强调了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措施。要求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档案,并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监测结果应经过三级审核才能上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规程特别指出,调查监测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宜选择生长季中期进行。监测区域应具有代表性,面积不小于1公顷,并且要避开道路、建筑物等干扰因素。对于不同类型的草原,如温性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等,应分别设立监测样地,以便更全面地反映草原碳汇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