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用燕麦品种选择的原则、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饲用燕麦品种的选择与应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election of Oat Varieties for Feed U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333—2024饲用燕麦品种选择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内蒙古自治区内饲用燕麦的品种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品种适应性方面,标准指出饲用燕麦应具备较强的抗寒性和耐旱性。这意味着在选择品种时,需要重点考察其在低温环境下的存活能力以及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例如,试验表明,某些高寒地区的饲用燕麦品种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正常越冬,并且在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好的产量水平。
其次,关于品质要求,标准强调饲用燕麦的粗蛋白含量应不低于12%,同时纤维素含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一规定直接关系到饲用价值,因为高蛋白质和适当纤维素比例可以更好地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符合该标准的饲用燕麦能够显著提高奶牛和羊群的日增重。
再者,关于病虫害抗性,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例如,对于白粉病的抗性级别不得低于4级,而对于锈病则要求达到中抗以上。这反映了对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际案例显示,采用抗性强的品种后,田间发病率明显降低,有效保障了饲草的质量安全。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繁殖材料的纯度问题。明确规定用于生产种植的种子纯度必须达到98%以上,并且净度不低于99%。这项措施旨在防止因品种混杂而导致的产量下降及质量不稳定现象发生。在实践中,严格把控种子质量环节,不仅提高了播种成功率,也确保了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在栽培技术配套上,建议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栽培方案。比如,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地方可适当增加基肥施用量;而在雨水充沛地区,则需注意排水防涝工作。这些细节处理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得饲用燕麦种植更加高效经济。
综上所述,《DB15/T 3333—2024饲用燕麦品种选择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饲用燕麦品种的选择流程,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