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鲜农产品仓储保鲜过程中关键指标参数一体化采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采集内容、采集方法及数据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生鲜农产品仓储保鲜环节中关键指标参数的一体化采集与管理。
Title:Integrated Coll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Key Index Parameter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31/T 057-2023《生鲜农产品仓储保鲜关键指标参数一体化采集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生鲜农产品仓储保鲜管理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生鲜农产品仓储保鲜的实际情况出发,规定了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关键指标的采集要求和方法。以下是对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4.1 温度采集
条文内容:温度采集应使用经过校准的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精度不低于±0.5℃,并定期进行校验。
解读:温度是影响生鲜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条规定了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与维护标准,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校验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测量误差,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的储存不当。
4.2 湿度采集
条文内容:湿度采集装置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位置,并且每6个月至少校准一次。
解读:湿度对某些生鲜农产品(如水果)的新鲜度有直接影响。此条款强调了湿度监测点的选择以及定期校准的重要性,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合理的安装位置可以减少外界干扰,提高测量精度。
4.3 气体成分分析
条文内容:氧气(O₂)、二氧化碳(CO₂)浓度测定值需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氮气(N₂)含量则为整数值。
解读:控制仓库内气体成分对于延长生鲜食品保质期至关重要。氧气水平过高可能导致产品腐败变质,而过低则可能抑制呼吸作用进而损害产品品质。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加速乙烯生成从而加快成熟过程。因此,精确测定这些气体成分有助于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来保持最佳储存环境。
5.1 数据记录频率
条文内容:温度、湿度及气体成分变化情况应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
解读:频繁的数据记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存储条件的变化趋势,便于管理人员及时调整策略应对突发状况。此外,这种高频次的记录也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支持。
以上只是对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理解与执行。通过遵循这一规范,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储存质量,还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