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测算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计算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统计、评估和分析工作。
Title:Disaster Economic Loss Assessment Index for Natural Disasters in Qingha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254-2024《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测算指标》是一项青海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测算方法和指标体系。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因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测算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边界,确保了测算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恢复重建成本”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实物资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经济价值总和。通过这些定义,可以避免在实际操作中产生歧义。
3. 测算原则
测算工作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测算时,必须基于真实数据,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并确保整个过程能够被重复验证。这为保证测算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4. 测算流程
标准详细描述了从灾害发生后信息收集到最终报告编制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查、数据整理、模型分析以及结果审核等多个环节。每一步骤都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技术要求,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人为误差。
5. 主要指标体系
- 基础设施损失:涵盖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损坏情况。
- 农业损失:评估农作物减产及牲畜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
- 工业生产中断损失:统计因灾停产期间产生的营业收入减少额。
- 居民财产损失:包括房屋倒塌或受损的价值评估。
- 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影响:如医院停诊、学校停课所造成的间接影响。
6. 特殊情形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损失计算给出了指导建议,比如跨区域灾害联合评估机制、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办法等。这些措施有利于解决复杂场景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7. 报告格式与提交时限
明确了最终测算报告的内容结构及提交时间限制,要求各相关部门按时完成任务,以便政府及时掌握灾情并作出相应决策。
总之,《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测算指标》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操作规程,还强调了数据质量和透明度的重要性,在促进青海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