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舍饲牦牛发酵精补料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舍饲牦牛发酵精补料的生产、检验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Fermented Concentrate Supplement for Confined Raising Yak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250-2024《舍饲牦牛发酵精补料生产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青海地区舍饲牦牛饲料生产的标准。该标准对牦牛发酵精补料的原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牦牛养殖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
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生产发酵精补料所使用的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具体来说,粗饲料如青干草、秸秆等应当新鲜无霉变,精料补充料则需确保营养成分均衡,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此外,禁止使用转基因原料及含有违禁药物残留的原料。
发酵工艺
发酵是本标准的核心部分之一。规定了发酵过程中必须采用乳酸菌作为主要发酵剂,同时可适当添加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共同作用。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0℃-35℃之间,湿度保持在60%-70%范围内,整个发酵周期不少于48小时。为了保证发酵效果,还需定期监测pH值变化情况,当pH降至4.0以下时即可视为发酵完成。
质量检验与包装
成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主要包括感官指标(色泽、气味)、理化指标(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卫生指标(重金属含量、细菌总数)。所有产品均需密封包装,包装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防潮性能,并在外包装上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使用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者应注意根据牦牛不同生长阶段调整喂养比例。例如,在育肥阶段可以适当增加能量型饲料的比例;而在繁殖季节,则更注重补充富含维生素E和硒元素的饲料。另外,还需注意观察牦牛进食后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配方或停止使用。
总之,《舍饲牦牛发酵精补料生产技术规范》不仅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也为养殖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有助于促进青海地区牦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