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特早熟青贮玉米丰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存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及类似生态区特早熟青贮玉米的丰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Ultra-early Silage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246-2024《特早熟青贮玉米丰产栽培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特早熟青贮玉米的高效种植。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种子选择与处理
标准指出应选用通过审定的特早熟青贮玉米品种,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和包衣处理,以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例如,使用含有杀菌剂和杀虫剂的种衣剂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
土壤准备
土壤深耕是基础,耕深应达到25厘米以上,确保土层疏松。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作为基肥,每亩用量不少于3吨。此外,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调整氮磷钾比例,一般推荐N:P2O5:K2O为1.5:1:1.2。
播种
播种时间应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0℃时进行,通常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单粒点播,行距控制在50-60厘米,株距15-2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每亩留苗密度保持在4500-5500株。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苗期要勤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拔节期追施尿素,每亩施用量15-20公斤。同时注意水分管理,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0%-80%之间。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苗期重点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选用毒饵诱杀或喷洒生物农药。抽雄期注意观察是否发生玉米螟危害,一旦发现及时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
收获
最佳收获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此时干物质含量约30%-35%,淀粉含量较高。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果穗摘穗、剥皮和秸秆切碎作业,确保青贮原料质量。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的核心要点,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