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要求,包括栽培场地选择、培养料配方与处理、播种及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以杏鲍菇菌渣为原料进行双孢蘑菇栽培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ng Agaricus bisporus Using Pleurotus eryngii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203-2024《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杏鲍菇菌渣作为基质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要求。以下为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杏鲍菇菌渣:指生产杏鲍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由培养料组成。
2. 双孢蘑菇:学名为 Agaricus bisporus,是本规程所指的栽培目标。
二、原料与配方
1. 原料选择:应选用新鲜、无霉变的杏鲍菇菌渣作为主料,辅以稻草、麦秸等农业废弃物。
2. 配方设计:推荐配方为杏鲍菇菌渣70%,稻草或麦秸20%,饼肥5%,石膏粉2%,过磷酸钙1%,石灰2%。此配比可确保良好的物理结构和营养供给。
三、堆制发酵
1. 初次发酵:将混合好的原料堆成宽2米、高1.5米、长度不限的条垛,保持含水量60%-65%,在自然条件下堆置7天,期间翻堆2次。
2. 二次发酵:进入发酵室,控制温度58℃-60℃维持6小时,然后降至50℃-55℃继续发酵8天,期间保持相对湿度70%-75%。
四、播种与发菌
1. 播种量:每平方米使用优质双孢蘑菇菌种约2.5公斤。
2. 发菌管理:发菌期温度控制在20℃-24℃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避免直射阳光。
五、覆土与出菇管理
1. 覆土材料:选用粒径2-5毫米的泥炭土或砂壤土,pH值调节至7.5左右。
2. 出菇条件:当覆土表面出现大量菌丝时开始喷雾保湿,保持空气湿度85%-90%,温度13℃-16℃,CO2浓度低于0.1%。
六、采收
1. 采收标准:子实体长至八分成熟,即菌盖展开但未平展时及时采摘。
2. 注意事项:采收时避免损伤周围小菇蕾,采后清理床面,防止病虫害滋生。
以上内容为核心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遵循该规程能够有效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