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院及医疗机构建筑空间照明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照度标准、眩光控制、照明质量及节能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医院及医疗机构建筑空间的照明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ing in Hospital and Medical Institution Building Spaces - Part 1: Gener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ZSA 030.1-2024《医院及医疗机构建筑空间照明技术规范 第1部分 总规范》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细化。本文将聚焦于“手术室照明设计”这一关键领域,探讨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以及如何正确应用这些规定。
新旧版本差异分析
在TSZSA 030.1-2024中,对于手术室的照明要求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不仅提高了照度水平的要求,还增加了对眩光控制的具体指标。例如,旧版标准可能仅笼统地提到手术室需要达到一定的平均照度值,但并未明确规定局部区域如操作台面的最低照度。而在新版中,则明确指出操作台面的最低照度应不低于1500lx,并且整个手术室内的均匀度(即最大最小照度比)需保持在小于3:1的范围内。
此外,关于眩光控制方面,新版标准引入了UGR(统一眩光评价等级)的概念,要求所有手术室内灯具产生的眩光指数不得超过19。这使得设计师在选择灯具时必须更加注重其光学性能,以确保既能提供足够的光线又不会给医护人员造成视觉干扰。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布置光源:手术室通常采用嵌入式LED灯盘作为主要光源。设计时需考虑光源的位置分布,避免产生阴影区域。同时,可以通过增加辅助光源来提高特定区域的亮度,比如在操作台附近设置可调节角度的小型射灯。
2. 选用低眩光产品:选择符合UGR标准的灯具至关重要。市场上有许多专为医疗环境设计的产品可供选择,它们往往具备良好的防尘防水功能,并且经过特殊处理以减少反射和散射现象。
3. 实施动态调光系统:现代医院倾向于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允许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调整灯光强度和色温。这样不仅可以优化工作条件,还能节省能源消耗。
通过以上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手术室内的照明质量,从而保障医疗安全并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体验。总之,《医院及医疗机构建筑空间照明技术规范》的新版本为我们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值得行业内人士深入学习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