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质细绒棉纤维品质保优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优质细绒棉的加工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Quality Assurance Processing of High-quality Upland Cotton Fi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W4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28T 198-2024《优质细绒棉纤维品质保优加工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新疆地区优质细绒棉生产加工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原料选取、加工工艺到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升棉花品质和加工效率。
其中关键条款包括:
1. 原料预处理:要求籽棉含杂率不超过10%,回潮率保持在7%-10%之间。这有助于减少杂质对后续加工的影响,并防止因水分过多导致的纤维损伤。
2. 梳理过程:规定梳棉机工作状态良好,刺辊速度设定合理,确保每公斤籽棉梳理时间为3-5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去除短绒和杂质,提高纤维长度一致性。
3. 精梳准备:强调精梳前准备工序的重要性,要求条干均匀度CV值小于15%,以保证喂入质量。同时建议采用高效精梳机,调整好钳板压力及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
4. 并条工序:指出并条机应具备良好的温湿度调节功能,温度控制在20±2℃范围内,相对湿度为60±5%。此措施有利于稳定纤维张力,减少牵伸过程中产生的棉结。
5. 细纱环节:明确规定细纱捻系数范围为380-420,断头率不得超过0.2次/千锭小时。通过优化捻度设置,可增强纱线强力,降低断裂风险。
6. 自动络筒:推荐使用高精度自动络筒设备,设定合理的张力参数,避免产生意外牵伸。对于疵点控制,要求A级指标不大于10个/kg。
7. 质量检验:强调成品出厂前需进行全面检测,包括线密度偏差率、强力变异系数等项目。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都不得出厂销售。
以上内容是本标准的核心部分,各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