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毯苗机插水稻智能化微喷灌集中育秧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设备管理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采用智能化微喷灌技术进行集中育秧的水稻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lligent 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 Centralized Seedling Raising of Rolled-up Seedling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673-2024 毯苗机插水稻智能化微喷灌集中育秧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毯苗机插水稻的智能化微喷灌集中育秧技术流程。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关于种子处理
标准指出,种子应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并要求在播种前进行晒种和浸种处理。其中,浸种时间以12至24小时为宜,目的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此外,还强调了消毒的重要性,可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的方式,有效预防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
二、关于基质配制
基质是育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规定,基质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推荐使用草炭土、珍珠岩和蛭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体配比为草炭土占50%-60%,珍珠岩和蛭石各占20%-25%。同时,为了提供充足的养分,可在基质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和复合肥,但要确保肥料均匀分布且不过量,以免影响秧苗生长。
三、关于播种与覆膜
播种时,要求每平方米播撒约30克种子,控制好播种密度,避免过密导致秧苗徒长。播种后要及时覆盖一层薄土,并立即铺设地膜保温保湿。标准特别提到,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地膜覆盖时间,以促进种子萌发。
四、关于微喷灌系统设置
智能化微喷灌系统的合理配置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根据育秧场地面积确定喷头数量及间距,一般情况下,每亩设置喷头不少于30个。同时,要求喷头高度保持在30-50厘米之间,确保水滴能够均匀洒落在秧苗上。此外,还需定期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及时清理过滤器,防止堵塞现象发生。
五、关于田间管理
在秧苗生长期间,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揭膜通风,防止高温烧苗。当秧苗长到两叶一心时,可以开始逐步减少供水量,促使根系向深层发展。另外,若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释放天敌昆虫或喷施低毒高效农药,尽量减少化学物质残留。
六、关于收获与运输
当秧苗达到适宜移栽的标准时(通常为4叶1心),即可安排机械收割。收获后的秧苗应尽快装车运往大田,途中注意防风遮阳,避免水分流失过多影响成活率。到达目的地后,按照规划好的行距摆放整齐,准备下一步的机械化插秧作业。
综上所述,《DB32/T 4673-2024 毯苗机插水稻智能化微喷灌集中育秧技术规程》从种子处理到最终移栽,每一个环节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为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广大农业从业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