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种类、监测与预警、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2064-2024《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包括设立固定的田间观测点,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和数据记录。特别强调了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以及稻瘟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的监测频率和方法。例如,稻飞虱的监测应每5天进行一次,而稻瘟病则需在关键生育期如分蘖期、抽穗期加强巡查。
2. 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是绿色防控的基础。标准提倡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制度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规范了水肥管理技术,建议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植株徒长,从而增强植株抗逆性。
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推荐使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控制稻纵卷叶螟幼虫,利用捕食螨对付害螨。此外,还鼓励应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制剂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标准指出,在使用这些生物制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保护环境。
4. 化学防治原则
尽管强调优先采用非化学手段,但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仍需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种类药剂的安全间隔期及最大允许使用量,比如吡虫啉类杀虫剂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同时,提倡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发展。
5. 综合管理策略
综合管理策略贯穿整个标准始终。它倡导将上述各项措施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控网络。例如,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作物生长状况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
总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2/T 2064-2024为江苏省内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户和技术人员提供了权威指导,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