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近岸池塘养殖海洋灾害风险隐患评估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近岸池塘养殖区域的海洋灾害风险隐患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sk and Hidden Danger Assessment of Marine Disasters in Nearshore Pond Aqua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6/T 1068-2024 近岸池塘养殖海洋灾害风险隐患评估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近岸池塘养殖面临的海洋灾害风险隐患进行科学评估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规程。
术语和定义
在标准的开篇部分明确了“近岸池塘养殖”、“海洋灾害”等核心概念。例如,“近岸池塘养殖”被定义为位于沿海地区,距离海岸线一定范围内的池塘养殖活动。这一定义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明确的研究对象边界,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研究对象的认知。
风险评估流程
规程中详细描述了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包括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评价四个主要阶段。特别强调了信息收集的重要性,要求全面搜集包括地理环境数据、历史灾害记录、养殖设施状况在内的多维度信息。这一步骤是整个评估过程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风险识别方法
规程提出了多种风险识别方法,如现场调查法、遥感监测法等。其中,遥感监测法因其能够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数据支持而受到重点关注。规程建议结合卫星图像与无人机航拍技术,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源。
风险分析模型
规程推荐使用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模型来量化不同灾害类型下的风险水平。通过构建灾害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及暴露度三个关键指标的综合评估体系,可以更科学地预测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灾害及其后果。此外,还鼓励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等统计学手段增强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风险评价准则
最后,在风险评价环节,规程制定了严格的分级标准,将整体风险划分为低、中、高三档,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对于高风险区域,要求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而对于低风险区域,则可适当放宽监控频率,但需保持长期跟踪观察。
以上是对《DB3206/T 1068-2024 近岸池塘养殖海洋灾害风险隐患评估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为广大从业者提供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意义。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