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田间工程、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 Field Culture of Procambarus clark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3/T 1034-2021《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宿迁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的养殖过程,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及其详细解读:
1. 环境选择与准备
- 标准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的稻田作为养殖区域。稻田应具备良好的排灌系统,确保水体交换顺畅。
-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环境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重要性。良好的水质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而完善的排灌系统则有助于调节水温,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的应激反应。
2. 苗种投放
- 规定每亩稻田投放规格一致的克氏原螯虾苗种,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解读:合理的放养密度能够保证克氏原螯虾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引发的竞争压力。同时,规格一致的苗种有助于统一管理,提高成活率。
3. 饲料投喂
- 提倡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
- 解读:全价配合饲料能提供全面的营养,满足克氏原螯虾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季节性调整投喂量则考虑到气温对摄食的影响,夏季高温时适当减少投喂以防止浪费。
4. 病害防控
- 强调定期巡塘,观察克氏原螯虾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 解读: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是防止病害大规模爆发的关键。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早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如寄生虫感染或细菌性疾病。
5. 收获与销售
- 建议采用网箱捕捞方式,尽量减少对克氏原螯虾身体的损伤。
- 解读: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收获效率,还保护了克氏原螯虾的质量,有利于保持其鲜活度,增加市场竞争力。
6. 环境保护
- 要求养殖结束后清理稻田,恢复原有生态功能。
- 解读: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清理稻田,可以有效防止残留物污染环境,同时为下一季种植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的解读,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遵循该标准不仅能提升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益,还能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