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工地建设的基本要求、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数据管理及安全运维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的建设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mart Construction Site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908-2024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智慧工地建设的技术规范,该规程旨在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智慧工地: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面感知、实时监测与智能决策管理的施工现场。
解读:这一定义明确了智慧工地的核心在于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仅关注单一要素如机械设备或材料供应,而是涵盖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强调动态监控和科学决策。
二、基本规定
1.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
解读:此条规定了施工单位在智慧工地建设中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组织架构方面,需设立专门负责智慧工地建设的部门或岗位;管理制度则涵盖了从项目启动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操作规范;技术保障措施则涉及硬件设施维护、软件系统升级等内容。
三、信息采集与传输
1. 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传感器设备用于采集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人员活动轨迹以及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将这些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
解读:这部分内容突出了数据采集的重要性。传感器设备可以精准捕捉施工现场的各种动态信息,而无线网络的应用保证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管理人员。这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四、数据分析与应用
1. 数据中心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并定期生成报表供管理层参考。同时,还应当开发相应的分析模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预测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
解读:数据分析是智慧工地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理归纳,可以发现隐藏于其中的趋势和规律。例如,通过对历史天气状况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优化雨季施工计划;通过分析工人操作习惯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安全培训方案。
五、安全文明施工
1. 在危险区域设置电子围栏,当有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注意。
解读:这项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电子围栏技术结合人脸识别等功能,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出非法闯入者,从而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导致的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六、绿色低碳施工
1. 鼓励采用节能型照明灯具、节水器具等环保产品,减少能源消耗;对于废弃物要实行分类收集处理,最大限度地回收再利用资源。
解读: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智慧工地建设同样注重环境保护。通过选用高效能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DB21/T 3908-2024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程》为推动辽宁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智慧工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各参建单位应当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促进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