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消防救援队伍在灭火救援现场的安全管控要求、职责分工、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消防救援队伍在各类灭火救援现场的安全管控工作。
Title: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Operations at Fire Rescue Sce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03/T 010-2024 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控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安全管理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安全评估与风险识别
根据标准第5.1条,要求在灭火救援行动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这包括对火灾现场环境、建筑结构稳定性、潜在危险源等进行详细分析。例如,对于高层建筑火灾,需特别关注风速变化对火势蔓延的影响以及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特性。此外,还需评估参与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身体状况,确保其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救援环境。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第6.2条明确规定了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与使用要求。消防员在进入火场时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呼吸保护装置,并穿戴耐高温防火服。头盔、手套及靴子也应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同时强调定期检查装备状态,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特别是在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处置中,还需配备相应的化学防护服以保障人员安全。
现场指挥体系建立
标准第7.1条指出,所有灭火救援行动都必须建立完善的现场指挥体系。指挥官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任务,明确各小组职责分工。例如,在大型商场火灾扑救过程中,可将队伍分为搜救组、灭火组和供水保障组等多个功能单元。指挥中心则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实时监控现场动态并及时调整策略。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依据第8.3条,各级消防部门应当结合本地特点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预案内容涵盖各类常见灾害类型(如化工厂爆炸、森林火灾等),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及所需物资储备清单。通过模拟实战情景训练,提高全体队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有效处置险情。
后勤支持与信息沟通
最后,标准还特别强调后勤保障的重要性,见第9.4条。要求设立专门的后勤服务站,为前线战士提供充足的饮食供应、医疗救护以及心理辅导等服务。同时构建高效的信息传递网络,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上下级之间无缝对接,保证指令传达准确无误。这对于维持高昂士气、减少非战斗减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DB2103/T 010-2024 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控规范》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度解析。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规范消防救援行为,更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一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值得广大从业者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