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生平榛丰产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园地选择、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野生平榛的丰产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Management of Wild Corylus heterophyl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340-2024《野生平榛丰产管理技术规程》是河北省承德市针对野生平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野生平榛的丰产栽培、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生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野生平榛适宜在海拔500至1500米之间的山区或丘陵地带种植,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为佳,pH值范围6.0到7.5之间。土壤结构应为疏松透气的砂壤土,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一规定明确了野生平榛的生长需求,为合理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操作中,种植户需通过土壤检测确保符合上述条件,同时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质地和肥力。
二、抚育管理措施
标准强调了幼林期和盛果期的不同管理重点。对于幼林期,要求每年进行三次中耕除草,分别安排在春季萌芽前、夏季果实膨大期以及秋季落叶后。每次中耕深度控制在5至10厘米,避免损伤主根。此外,还提倡采用覆盖地膜的方式保持土壤湿度并抑制杂草生长。进入盛果期后,则应适当减少中耕次数,转而加强水肥管理,特别是在花芽分化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并及时追施磷钾肥促进果实发育。
三、整形修剪技术
标准提出了\"开心形\"树冠结构的修剪原则,即保留主干高度不超过50厘米,在主干上均匀分布3到5个主枝,每个主枝再培养2到3个侧枝。这种树形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修剪时间宜选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修剪时要注意去除枯死枝、病虫害枝及过密交叉枝,保持树体结构合理紧凑。
四、病虫害综合防控
针对常见的叶斑病、炭疽病等病害,标准建议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残体等措施;化学防治则是在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等广谱杀菌剂,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到3次。对于刺蛾、金龟子等主要害虫,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并辅以人工捕捉幼虫,必要时可使用高效低毒杀虫剂进行防治。
五、采收与加工
标准规定野生平榛的最佳采收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时坚果饱满度达到85%以上。采收方式分为手工采摘和机械捡拾两种,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轻拿轻放,防止破损。采收后的榛子应及时晾晒或烘干,水分含量控制在10%以下方可入库储存。加工环节则包括去壳、分级、包装等步骤,要求做到无污染、无杂质,确保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野生平榛丰产管理技术规程》涵盖了从选址建园到采收加工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野生平榛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种植者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不断优化管理措施,才能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