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芝红茶加工的技术要求、加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包装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林芝市范围内红茶的加工生产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Nyingchi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04T 0014-2024《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规范》是西藏自治区首个关于林芝红茶加工的地方标准,对推动当地红茶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原料要求
标准规定了鲜叶采摘的适宜时间、等级和质量要求。鲜叶应于春季谷雨前后至秋季霜降前采收,以一芽二叶初展为最佳。鲜叶不得带有病虫害叶、紫芽叶、雨水叶及泥沙等杂质。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原料的新鲜度与纯净度,为后续加工提供良好基础。
二、萎凋工艺
标准明确萎凋时间为6至12小时,相对湿度控制在75%到85%之间。萎凋过程中需定期翻动鲜叶,使其均匀失水。萎凋适度的标准为鲜叶失重率25%-35%,叶质柔软,茎梗折而不断,青草气减退,散发出清香。该规定有助于形成红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三、揉捻工序
要求揉捻压力轻重结合,时间控制在60-90分钟。揉捻后茶叶成条率达85%以上,细胞破损率不低于80%。这一标准既保证了茶叶外形美观,又有利于内含物质充分释放,为发酵奠定基础。
四、发酵环境
标准规定发酵室温度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发酵时间为2-4小时,以茶坯表面出现金黄色或红棕色为宜。此规定能够促进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形成红茶独特的色泽和风味。
五、干燥处理
干燥分为初烘和足干两阶段。初烘温度控制在110℃-120℃,时间10-15分钟;足干温度80℃-90℃,时间20-30分钟。成品茶含水量不得超过6.5%。这一规定既能有效固定品质,又能延长保质期。
六、检验规则
产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全面检验,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三大类。感官指标涵盖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四个方面;理化指标包括水分、总灰分等;卫生指标则关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内容。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上市销售。
七、标志包装运输
包装材料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标志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号等信息。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清洁卫生。这些措施可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总之,《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出厂的各个环节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为林芝红茶的高品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生产企业应严格遵照执行,共同提升林芝红茶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