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饲料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的处理。
Title:Feed Mold Prevention and Mycotoxin Detox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617-2024《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饲料安全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霉变防控措施
- 标准要求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料质量,确保入库原料水分含量不超过安全标准。例如,玉米、豆粕等常见原料的水分应控制在13%以下。
- 强调仓库环境管理,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检查粮仓温度和湿度,防止湿热积聚导致霉变。
2. 霉菌毒素检测
- 要求饲料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对每批次原料进行霉菌毒素筛查。重点检测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等主要毒素。
- 提供了详细的检测频率建议:新供应商首次供货需全检;稳定供应后可按季度抽检,每次抽检比例不低于5%。
3. 霉菌毒素脱毒技术
- 推荐使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脱毒处理。其中,物理法包括高温蒸煮、辐射处理等;化学法则涉及氧化剂、酸碱处理等;生物法则通过添加特定微生物制剂来降解毒素。
- 特别指出,在采用化学方法时必须注意残留问题,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4. 废弃物管理
- 对于已经发生霉变或含有较高水平霉菌毒素的原料及成品,标准明确规定不得用于动物饲料生产,应按照环保要求妥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
5. 培训与记录
- 要求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其对霉变防控技术和霉菌毒素危害的认识。
- 强调所有操作过程均需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原料来源、检测结果、处理措施以及最终产品的流向等信息,以便追溯和审计。
以上内容基于DB41/T 2617-2024核心条款提炼而成,旨在帮助饲料行业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规范,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饲料中的霉变现象及其带来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