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桐子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山桐子的人工育苗及苗木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Vernicia montana (L.) Wu et Hu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615-2024山桐子育苗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山桐子育苗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根据标准第4.1条,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在6.0~7.5之间的地块。此外,要求苗圃地远离污染源,并具备灌溉条件。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幼苗生长的环境适宜,避免因土壤或水源问题影响苗木质量。
二、播种时间与方法
标准第5.1条规定了播种时间为春季3月至4月或秋季9月至10月。此时间段气温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第5.2条指出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以防止病害发生。同时要求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20cm~30cm之间,覆土厚度控制在1cm~2cm范围内。
三、田间管理
按照标准第6.1条,出苗后要及时进行间苗和补苗工作,保证每株间距均匀合理。第6.2条强调要加强水分管理,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充足的灌溉量。此外,还应定期除草松土,促进根系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
依据标准第7.1条,要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推荐使用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手段优先于化学农药。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农药,则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安全间隔期。
五、苗木出圃
最后,在苗木达到一定规格时即可出圃。标准第8.1条指出,合格苗木的标准包括:高度不低于50cm,茎粗不小于0.8cm,无明显机械损伤及病虫害症状。第8.2条建议采用带土移栽的方式提高成活率。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对于从事山桐子育苗工作的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