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肺结核空洞合并曲霉球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疗效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肺结核空洞合并曲霉球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及相关医疗人员的技术培训。
Title:Standard for Bronchoscopic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avities with Aspergilloma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肺结核及其并发症诊疗技术的发展,《TCHATA 036-2024 肺结核空洞合并曲霉球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规范》对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细致的指导。本文将聚焦于新版标准中关于“支气管镜下活检与病理诊断”的更新内容,对其应用方法进行深入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肺结核空洞合并曲霉球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仅限于观察病变部位,并未强制要求常规取材活检。然而,新版标准明确指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通过支气管镜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这一变化基于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活检获得确切的病理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方案的精准性,避免因误诊导致的延误或不当治疗。
具体而言,新版标准强调以下几点:
1. 适应症的选择:当影像学显示存在可疑恶性病变或难以区分感染类型时,需优先考虑支气管镜活检。此外,若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无法排除继发感染,则也应实施活检以明确病因。
2. 操作流程优化:为了确保标本质量,新版标准建议采用冷循环喷雾技术减少出血风险,同时结合高频电切圈套器等工具精确切除病灶边缘组织。此外,还特别提到应在活检后立即送检并保持低温保存状态,以防止细胞自溶影响结果准确性。
3. 多学科协作机制建立:鉴于此类疾病的复杂性,新版标准鼓励医院内部成立由呼吸科医生、病理科医生及影像科医生组成的联合团队,共同评估病例并制定个体化诊疗计划。这样不仅可以加快诊断速度,还能有效降低误诊率。
4. 并发症预防措施:虽然支气管镜活检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操作,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新版标准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术前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大咯血等情况。
综上所述,《TCHATA 036-2024》中关于支气管镜下活检的规定体现了现代医学理念的进步——即从单纯依赖经验判断转向依靠客观数据支持决策。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临床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规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