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制造
  • DB41T 2589-2024 增材制造 立体光固化后处理工艺规程

    DB41T 2589-2024 增材制造 立体光固化后处理工艺规程
    增材制造立体光固化后处理工艺规程3D打印
    18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0.89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中立体光固化技术后处理的工艺要求、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立体光固化技术进行增材制造后的零件处理过程。
    Title:Additive Manufacturing - Post-processing Specifications for Stereolithography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25.040.99

  • 封面预览

    DB41T 2589-2024 增材制造 立体光固化后处理工艺规程
  • 拓展解读

    DB41/T 2589-2024《增材制造 立体光固化后处理工艺规程》为立体光固化(SLA)技术的后处理提供了详细的规范。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清洗步骤,标准明确指出清洗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并推荐使用异丙醇或乙醇作为清洗剂。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溶剂能够有效去除未固化的树脂残留,同时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后固化环节,标准建议采用紫外线(UV)光源进行后固化处理。具体要求包括:光源强度不低于800mW/cm²,后固化时间不少于60分钟。这样的参数设置既能确保材料充分固化,又能防止过长时间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对于表面处理,标准强调应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抛光方式。例如,对于高精度零件可采用手工打磨;而对于大批量生产则推荐使用自动抛光设备。此外,还规定了抛光材料的选择标准,如砂纸目数需达到320目以上以保证表面质量。

    另外,在涂覆保护层方面,标准提出了涂层厚度应控制在50μm至100μm之间,并且要确保涂层均匀无气泡。这一规定旨在提高产品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最后,关于环境控制,标准要求整个后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应保持在18℃至2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超过70%。这样可以减少因温湿度变化引起的变形问题,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外观效果。

    以上内容是基于DB41/T 2589-2024标准中一些重要的技术要求进行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41T 2590-2024 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技术细则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