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技术的设计、施工、检测和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系统建设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High-altitud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utomatic Monitoring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579-2024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高山地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技术要求而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一些关键术语,如“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是指设置在海拔较高区域用于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等参数的设施。“雷击防护区”则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能够限制雷电流流入特定区域的空间范围。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
防雷设计原则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求根据监测站的具体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防雷设计方案。例如,在选址时应尽量避开孤立高点或水体附近,因为这类地方更容易遭受雷击。
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防雷体系的效果。本标准规定监测站必须建立完善的接地网,并且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同时,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外部防雷措施
对于外部防雷措施,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安装避雷针、架设屏蔽网以及合理布线等方法来减少直击雷的危害。此外,还特别提到在强雷电活动季节来临之前,应对所有外露金属部件进行彻底检查并做好绝缘处理。
内部防雷保护
内部防雷保护主要是为了防止感应雷侵入室内设备造成损害。为此,标准要求所有进入室内的电缆都必须经过浪涌保护器(SPD),并且建议采用多级保护策略以提高可靠性。另外,对于重要的电子仪器仪表,还应该配备独立的电源滤波器来进一步增强抗干扰能力。
监测与维护
最后,关于监测与维护方面,标准指出应当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定期记录天气状况及雷击事件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上报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同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测评估工作,确保各项防雷措施始终有效运行。
以上就是对《DB41/T 2579-2024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技术规范》中一些核心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有效保障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