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夏玉米籽粒双机收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机械化籽粒收获栽培模式。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ual Mechanical Harvesting Cultivation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Corn Grai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冬小麦-夏玉米籽粒双机收栽培技术规程》(DB41/T 2576-2024)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冬小麦与夏玉米的联合收获作业。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适宜地区采用籽粒直收方式收获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机械化种植模式。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及作物类型,确保了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术语和定义
1. 双机收:指在同一田块上先后完成冬小麦和夏玉米籽粒收获的过程。
2. 籽粒直收:直接从植株上摘取成熟籽粒而不需脱粒的收获方法。
这些术语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实践中的偏差。
三、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穗轴薄且结实度高的专用品种。例如,对于冬小麦推荐使用郑麦1860等耐密植品种;而对于夏玉米则建议采用登海605等高产优质品种。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收获效率及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把关。
四、播种技术
1. 播种期:冬小麦的最佳播期为霜降前后,而夏玉米应在冬小麦收获后立即抢时播种。
2. 播种量:冬小麦每亩播种量控制在8-10公斤之间;夏玉米则根据具体品种调整至3.5-4.5公斤。
3. 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播种技术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环节,合理的播种时间和数量能够保证作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时间来达到最佳产量。
五、田间管理
1. 肥水管理: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追肥时注意氮磷钾比例均衡,并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2.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及时采取生物农药或其他绿色防控手段进行治理。
3. 中耕除草:适时开展中耕松土工作,清除杂草,改善通气条件。
良好的田间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整体健康状态,从而提升最终的收获品质。
六、收获机械要求
1. 收割机具:选用带有茎秆切碎装置的大功率联合收割机。
2. 操作技巧:驾驶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机器性能及操作流程,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各项指令。
机械化的高效运作离不开正确选型与规范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优势,减少损失率并保障安全。
七、收获后的处理
收获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残留物,包括秸秆碎片、籽粒等,并将其集中堆放用于堆沤还田或者加工成饲料原料。此外还需对机械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保养,为下一轮作业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冬小麦-夏玉米籽粒双机收栽培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了该模式下的关键技术要点。通过遵循此规程,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进程,助力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