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品种耐盐性鉴定及评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谷子品种耐盐性的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alt Tolerance in Millet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9T 212-2018《谷子品种耐盐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谷子品种耐盐性的鉴定和评价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鉴定环境条件
标准规定了鉴定试验应选择在盐碱地或人工模拟盐碱条件下进行。土壤含盐量应在0.3%至0.6%之间,pH值控制在7.5至8.5范围内。这一要求确保了试验环境的真实性和一致性,为不同品种间的比较提供了公平的平台。
栽培管理
对于栽培管理部分,标准强调了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翻耕,并施加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作为基础肥料。同时,在生长期间要保持田间适度湿润,避免积水导致根系缺氧。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反映谷子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表现。
评价指标
标准提出了多个关键评价指标,包括植株高度、分蘖数、叶片颜色、结实率等。其中特别指出,当土壤含盐量达到0.45%时,若某品种的结实率仍能保持在70%以上,则可判定为耐盐性强;而结实率低于50%,则视为不耐盐品种。此外,还设置了产量损失率这一综合指标,用于更全面地评估品种的耐盐性能。
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数据分析环节,标准建议采用统计学方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如方差分析法等。通过对比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可以科学地判断不同谷子品种之间的耐盐性优劣。同时,还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度。
实施意义
本标准不仅为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也为农业部门筛选适合盐碱地种植的优质谷子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严格执行此标准,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盐碱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