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的生产与管理。
Title:Potato Drip Irrigation under Film with Integrated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9T 210-2018 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沧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马铃薯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栽培环境条件方面,标准要求种植区域应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和排涝设施,并且土壤类型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土壤有机质含量需达到1%以上。这些条件能够确保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同时避免因积水导致的根系缺氧问题。
其次,在品种选择上,标准强调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质品种。例如,可以考虑种植中薯系列或者克新系列等高产品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保障作物健康生长。
再者,关于播种期确定,标准指出春播时间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秋播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有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马铃薯的正常发育。
对于施肥管理,标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基肥施用量为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尿素20-30公斤,过磷酸钙50-6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追肥则根据植株长势分次进行,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逐渐增加磷钾肥比例。这种施肥方式既能满足马铃薯各个生育阶段的需求,又能防止肥料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在灌溉管理方面,标准规定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保持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之间。滴灌频率视天气状况而定,通常情况下每周灌溉1-2次即可。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灌溉量,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也减少了地表蒸发损失,提高了水利用率。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要定期检查滴灌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管道畅通无阻,喷头工作正常。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以免影响灌溉效果。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环节,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清除田间杂草以及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等。通过综合施策,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保护马铃薯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DB1309T 210-2018 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从栽培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期确定、施肥管理、灌溉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