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月季耐盐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测定方法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月季在盐碱地种植条件下耐盐性的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lt Tolerance Identification of Rose (DB1309T 144-201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月季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DB1309/T 144-2013)是由河北省沧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月季耐盐性鉴定的技术流程与方法。这项标准适用于月季品种的耐盐性评价,为育种者和园艺工作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试验条件的重要性。在第5.1条中提到,“试验应在无盐害影响的环境中进行,温度控制在20℃至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到80%。”这意味着实验环境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适宜的温湿度不仅能够促进植物正常生长,还能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在样品采集方面,标准强调了代表性原则。根据第5.2条的规定,“从每个供试品种中随机选取至少10株健康植株作为样本。”这一规定保证了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有助于全面评估品种的耐盐性能。同时,要求采集时避开病虫害部位,并且尽量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采样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因时间差异导致的数据偏差。
再者,关于盐溶液配制与处理,标准给出了具体指导。第5.3条规定,“采用氯化钠配制浓度分别为0.3%、0.6%、0.9%、1.2%的盐水溶液。”不同浓度梯度的设计便于观察和比较不同水平下月季的表现情况。此外,还指出每次更换新溶液前需彻底清洗容器,防止交叉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另外,在数据分析部分,标准提出了量化指标体系。例如,第7.1条建议使用“存活率”、“叶片萎蔫程度”以及“根系活力”等参数来综合评定耐盐能力。“存活率”是指经过一定时间盐胁迫后仍然存活下来的植株比例;“叶片萎蔫程度”则通过目测或者仪器测量的方式记录下来;而“根系活力”可以通过特定试剂检测得出。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准确地判断某个品种是否具备良好的耐盐特性。
最后,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比如,在使用化学药品时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妥善处置废弃物;对于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操作,则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内进行等等。这体现了对实验人员人身安全的高度关注。
总之,《月季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DB1309/T 144-2013)通过对试验条件、样品采集、盐溶液配制、数据分析及安全措施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论基础。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爱好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此标准,以获得科学合理的结果。